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历程,那是淄博“创一代”们跨过的万水千山。
他们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带领企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从化工到陶瓷,从造纸到新材料再到汽车部件,还有食品、机械、电池……几乎每个产业领域,都跃动着“创一代”企业家的身影。
有这样一份调查问卷,上面统计显示,54%的“创一代”企业家为白手起家,他们多数每天工作10小时之后、且常年无休,他们以厂为家,不怕吃苦、克勤克俭、冲锋在前,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企业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走向成功。
时光倒流几十年,能想象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创一代”们在底层谋生的艰苦磨砺中锻炼着筋骨,开拓着生存空间,一步步破茧成蝶。
时光荏苒,岁月给他们带来很多,也从他们身上带走了很多,但这种“置换”却并没有把那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计算在内,这份磨砺的痕迹在他们身上深深烙印,至今不曾改变。
75岁的李学峰是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去年年初,企业曾因订单少、开工不足,效益大幅度地下跌,企业一度被悲观情绪笼罩。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李学峰亲自挂帅,迈着有些蹒跚的步履,一路从德国“杀”向比利时、乌兹别克斯坦,后又转战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历时46天,拿回一批对恢复生产、夺取“双胜利”至关重要的订单。
“大单解千愁。”李学峰感慨万千,但这点困难对于40多年栉风沐雨的齐峰新材来说算不上什么。每个生死关头,每个至暗时刻,李学峰都带着大家扛过来了,那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早已深入企业血脉,李学峰的企业家精神也化作生产力的直接体现。
企业家们总是习惯把全部精力投入企业、投向事业。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建华曾感慨:“创业之初,未解决制造耐腐蚀真空泵的原材料问题,白天钻在厂房里搞生产,晚上通宵搞实验,有时为弄明白一个专业术语和数据,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市图书馆查找资料。”
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廷泽谈起创业经历,坦言:“创业初期,基本吃住都在厂里,一个产品往往需要反复测试、反复验证,功夫没下够,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也许正是吃过那些苦,所以才能体会到如今所得皆是来之不易。很多“创一代”企业家都保留着勤俭节约的美德。在金诚石化,每逢给职工发放福利,公司都会把装福利的纸箱进行回收,反复利用三次。负责人周敬才说:“每周转三次纸箱节省五六百元,我们看重的不是钱,而是希望在整个企业树立一种节省资源、精打细算的理念。”
创业难、守业更难。唯有将曾经吃过的苦化作今后每日的奋斗,企业才能基业常青。
周村烧饼的传统手工技艺,尽管历经曲折,却从未断绝,它的独特性和勃勃生机由此可见一斑。
“薄的是烧饼,厚的是良心。”这是周村烧饼负责人张兆海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薄”,是对技术的追求,一斤面粉可制作60个周村烧饼,薄如纸、满口香。“厚”,是对品质的保证,企业坚持手工制作、保证过硬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让周村烧饼这个老字号招牌焕发出新的生机。
纵观周村烧饼的品牌历程,它在淄博众多的美食小吃中脱颖而出,成为享誉全国的老字号,其秘诀何在?张兆海总结,靠的是产品的独特和品控的严格,靠的是企业的“天地良心”。
出生于陶瓷世家的苏同强,7岁开始帮着父亲做瓷器,他见证了淄博陶瓷从粗瓷到细瓷、再到高档日用瓷的升级改变。
“盛世出好瓷,要做就做世界最好的陶瓷。”这是苏同强的目标理想,他日复一日地坚持践行着这份打造顶级品牌的执着。作为华光陶瓷的“幕后推手”,几十年来,苏同强见证着华光陶瓷从一家寂寂无闻的小企业,历经岁月打磨和锤炼,时至今日,以其东方文明独有的气蕴和风华,以千峰翠色、光影迭换的华彩之变,一步步走到了世界陶瓷舞台的中央。
近年来,淄博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迫切,华光陶瓷作为传统陶瓷企业,选定文化创意转型的路径,打造国潮文创产品,收获众多惊喜。苏同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企业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能够把握的资源和机会,要不断破圈,必须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企业只有说到做到,才能赢得口碑、换来信任。“签了合同就要履行、口头承诺就要履约,信誉的损失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企业走不长远。”山东建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广俊和沂源县华阳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同斌一语道出了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背后逻辑。
在这些“创一代”企业家的心中,诚信经营是“道德底线”,产品质量是“生命红线”,绝大多数“创一代”企业家认为,“诚信”是最能反映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民营企业家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31年前从一家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设备起家,带领企业艰苦创业、坚持自主创新。
2002年,3000吨聚四氟乙烯项目投产;2007年在香港上市;2009年氯碱离子膜成功下线年与国外知名公司共同研发燃料电池膜……如今,公司生产的被称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和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制冷剂规模全球第一,东岳集团真正成为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
“我们将氯碱离子膜称为‘争气膜’,燃料电池膜称为‘争光膜’,它们为国家争气争光,使我们不再受制于人。”张建宏笑着说,公司自主研发的氯碱离子膜,一举打破国外垄断,使我国作为氯碱第一大国,这项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膜更是成为全世界同行业的佼佼者,为我国氢能利用提供了先机。张建宏说,能为国家“争气”“争光”是他最大的心愿。
每一家企业的发展之路,也是企业家的成长之路。他们像不休不止的攀登者,越过一座高山,又奔向下一个巅峰。
在世界化工版图中,齐翔腾达有着不同寻常的印迹:甲乙酮、顺酐的产销量连年位居世界第一。作为国内碳四产业链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近年来,齐翔腾达实现对碳四资源“吃干榨净”,资源利用率在国际领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丙烷—丙烯—环氧丙烷/丙烯酸的碳三产业链布局,并完成了向新材料新赛道的布局。
齐翔腾达创始人车成聚已年逾70岁,戏称自己是“70后”,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逐梦前行,实现‘千亿级’化工产业是实干出来的。”虽然车成聚因年龄原因刚刚辞去公司CEO职务,但他追求卓越的精神及建设“全球领先、绿色环保、受人尊敬的世界级化工企业”的理念早已成为齐翔腾达人的共同追求。
两间不足4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三台聚四氟乙烯加工设施,是荣钦功创立的第一个生产车间,谁也想不到,这里后来吸引了60多家外国企业的目光,上百吨聚四氟乙烯管棒从这里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因为看到了聚四氟乙烯行业前景广阔,又认清了国内聚四氟乙烯行业的短板,2006年,荣钦功毅然辞职创立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带着工人们成宿地“泡”在厂里,短短几年时间,陆续开发了聚四氟乙烯长丝纤维、短丝纤维、基布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他们还打造了国内同行业唯一的聚四氟乙烯纤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数字化生产线,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12%。
现如今,森荣新材料开发了20多种高端前沿新材料,拥有80多项发明专利,牵头制定了6个团体标准,参与了两个国家标准制定,多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行业空白。公司生产的PTFE纳米口罩膜的厚度仅为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可连续使用30天几乎无指标降低,过滤效率达99%。
“我们一直把‘专精特新’4个字镌刻到企业文化里,以争创世界第二个戈尔为奋斗目标,打造国际一流的膜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荣钦功说。
世事沧桑。一个人的选择,有时不仅影响着他们自己,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走向,“创一代”企业家就是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一群探路者和拓荒者。
如今的他们更像一粒粒种子,在淄博这片沃土上,尽情地发芽结果。他们完成了原始积累,也为后辈奠定了创业根基。当“创一代”完美谢幕时,“创二代”开始登场,他们传承父辈的商业基因,继续开疆拓土,打拼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不可否认,“创一代”已经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宝贵的创业精神,并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